【红动莱芜】【红色故事征文】用生命谱写战歌――永不磨灭的精神丰碑

 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。为厚植爱国主义情怀,激发爱国热情,凝聚新时代奋进力量,莱芜区于2025年6月至9月举办“红动莱芜”济南市莱芜区红色故事讲解大赛活动。本期带来“红色故事征文”作品:《用生命谱写战歌――永不磨灭的精神丰碑》。
  用生命谱写战歌――永不磨灭的精神丰碑
  在齐鲁大地的中部,莱芜这片土地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,镶嵌在华夏历史的长河之中。它不仅拥有着秀美的山川风光,更承载着一段段波澜壮阔、感人至深的红色故事,这些故事是莱芜人民的精神脊梁,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。
  有这样一位年轻战士,他没有在枪林弹雨中冲锋陷阵,却用手中的笔作武器,写下了一曲曲振奋人心的战歌;他的生命定格在24岁,却如同一颗流星,在齐鲁大地的抗日烽火中留下了璀璨的光芒。他,就是莱芜籍革命烈士――李增援。
  1913年,李增援出生在莱芜牛泉镇鹁鸽楼村一个普通家庭。学生时代的他,聪慧好学,尤其喜爱文学,常常在课本的空白处写下充满激情的诗句。1931年,九一八事变后,国土沦陷的消息传来,正在济南读书的李增援悲愤交加,和同学们一起走上街头,高呼“打倒日本帝国主义”的口号,用青春的热血呐喊着救亡图存的决心。
  全面抗战爆发后,日军的铁蹄踏向山东。当时的李增援刚刚大学毕业,本可以选择安稳的生活,他却毅然放弃了一切,回到家乡莱芜,投身抗日救亡运动。随后加入了中共莱芜县委领导的抗日宣传队,走村串户,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乡亲们宣讲抗日道理。可以说,唤醒民众的斗志,比任何武器都更有力量。
  在宣传队里,李增援的才华很快显露出来。他改编民间小调,填上抗日歌词,让队员们走街串巷演唱。“拿起锄头当刀枪,拿起纺车做土炮,男女老少齐上阵,把那鬼子赶出境……”这些琅琅上口的歌谣,像火种一样在莱芜城乡传播,不少青年正是听着他写的歌,毅然报名参加了抗日队伍。
  1938年,李增援加入了八路军山东纵队,成为宣传队的骨干。战场在哪里,他的笔就跟到哪里。部队行军时,他在马背上构思歌词;战士们休息时,他就蹲在地上飞快地记录灵感。他写的《战斗进行曲》《别了,我的故乡》等歌曲,充满了对侵略者的痛恨和对祖国的热爱,成为战士们冲锋陷阵时的精神号角。有一次,部队打了胜仗,他连夜创作了《胜利歌》,第二天清晨,嘹亮的歌声就响彻了整个营地,战士们听着歌,士气更加高涨。
  1941年,日军对沂蒙抗日根据地发动了疯狂的“扫荡”。李增援所在的部队奉命掩护群众转移,他主动要求留在最后,负责组织宣传队的同志和伤员撤退。在突围过程中,他们遭到了日军的伏击。激战中,李增援为了掩护战友,不幸中弹牺牲,年仅24岁。
  战友们在整理他的遗物时,发现了一本被鲜血染红的笔记本,里面还夹着一首未写完的歌词,最后一句是:“只要我们还有一口气,就要把敌人赶出去……”
  如今,在莱芜战役纪念馆里,还陈列着李增援用过的钢笔和那本残缺的笔记本。每当有人驻足凝视,仿佛还能听到那穿越时空的战歌,感受到一位年轻战士用生命书写的赤诚。李增援虽然没有看到抗战的胜利,但他用歌声唤醒的斗志,早已融入了莱芜人民的血脉,成为永不磨灭的精神丰碑。(作者:莱芜区委党校 赵雪)

为大家提供实时的莱芜和济南新闻资讯

延伸阅读:

蝶变之路 莱芜区鹏泉街道长安村的乡村振兴画卷

  在济南市莱芜区鹏泉街道,有一个名为长安村的小村庄。这里曾是一片默默无闻的土地,村域面积约1500亩,耕地面积1350...

莱芜生活网 小编
2025年9月6日
莱芜区牛泉镇开展禁毒宣传进校园活动

  为切实增强青少年学生的识毒、防毒、拒毒意识,营造健康无毒的校园环境,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,近日,莱芜区牛泉镇禁毒办联合...

莱芜生活网 小编
2025年8月28日
【文化社区】莱芜区凤城街道芳馨园社区:书香护书衣,温情满社区

  为切实解决辖区学生家长包书皮难的实际需求,营造浓厚社区书香氛围,9月4日,莱芜区凤城街道芳馨园社区联合新华书店开展了...

莱芜生活网 小编
2025年8月27日
茶业口镇阁老村联合莱芜红石公益服务中心开展走访慰问活动

  9月3日,在莱芜区茶业口镇阁老村第一书记的积极对接下,莱芜红石公益服务中心到茶业口镇阁老村开展走访慰问活动。此次活动...

莱芜生活网 小编
2025年8月24日
莱芜区张家洼街道开展消防安全第一课

  为提高学校师生的消防安全意识与应急处置能力,增强全民防范与扑救能力,9月4日下午,莱芜区张家洼街道应急岗联合张家洼消...

莱芜生活网 小编
2025年8月22日